近期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就是 adobe 收购了 figma,虽然 figma 的高溢价导致 adobe 的股价应声下跌,但我认为对于 adobe 来说,却是转型的第一步,付出再大的代价都不可惜。
在我刚开始做前端时,设计师们是用 ai、ps 等 adobe 家的软件制作原型图,产品和交互往往还需要用 axure 画线框图。在这个阶段,每个专门的工具都有自己的格式,非专业的人士往往都无法打开,只能导出成图片或者网页交流。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,设计师与研发实现,鸿沟都很大。在设计师这边,反复对内容进行修改,每次都会保存成一个新的文件,交给研发的也是一天一个版本,简直乱套。另外从设计到图片是有信息丢失的,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间距、渐变的方式、字体字号等等都是难以还原的。
后面 sketch 横空出世了,设计师们仿佛有了专门的软件 UI 设计工具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设计师协作的问题,比如组件库复用等。进而借助一些网站工具,比如蓝湖或者 zeplin,就能直接把设计细节暴露给研发,减少了导出文件的版本混乱和信息丢失。
但这还远远不够,当 figma 出现时,所有人的协作方式都变了。在 figma 里,一切都基于 web,专业的人与不专业的人都只要有浏览器就可以一起工作了。对于设计师来说,所有人都可以同时在一个项目中协同工作,你可以看到别人在做什么,别人也能看到你在做什么。而以前想达到这个效果,想都不敢想,你要等别人做完了,把文件拷过来才能知道做成什么样。如果两个人同时对一个 sketch 工程做设计,不好意思,可能会有冲突。另一方面,与研发合作也更简单了。任何人对设计有问题,直接在有问题的地方发表评论,其他人可以不需要费力同步上下文,就进行讨论了,极大地提升了设计评审的效率。设计所有的细节都暴露给了研发,研发可以自己切图,自己查看样式代码等等。生产力和沟通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或许设计软件对一些朋友还是陌生了一点,我们看文档软件。从 word 到 飞书,如果单纯论功能,也许 word 依然远强于飞书,但从协作效率和想象力上看,飞书却遥遥领先。想想看在用 word 的年代,写了一个版本的文档发出去,别人帮你修改了一些内容,再发回来,来来回回无数个版本,费时又混乱。而这样的事情现在还会出现吗?更不用说实时的多人协作和评论功能了。
那么对此微软怎么看呢?别的我不知道,但从慌忙赶制类 notion 的软件 loop 可以看出,微软很着急。无独有偶,苹果也没闲着,也有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多人协作软件——freeform,不过不是文档方向,而是白板方向。多人协作白板是近期逐步火热起来的另一块市场,瞄准的是设计师协作、画图协作、远程会议等方面,论效率,我认为不会比“飞阅会”差。
其实现在把多人实时协作作为产品底层逻辑的办公软件还有很多,涉及很多领域,而我们没有感知到它们,可能仅仅是变革仍未到来,但一旦来临,这个领域变化会异乎寻常地快。比如在低代码领域,很多人还没有了解或接受低代码方式开发网站或 app,但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低代码平台也没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了,因为它们压根没有考虑多人协同或者阻碍多人协同。而像 framer 从一开始就考虑多人协作的工作,可能更有可能走到最后。反观我自己,现在在做的一个需求多人编辑同一个文档时要有竞争锁,只允许一个人编辑,还是 svn 时代的文件签出的概念,何其陈旧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