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庄公如何对待弟弟和母亲,多少还算家事范畴,而他如何对待周天子,则代表了他对待君臣纲常的态度。关于他不尊礼法,挑战天子的故事就更多了,第一件事就是周郑交质。
话说郑庄公与他父亲郑武公在位时都是周平王朝堂上的股肱大臣,称为卿士,相当于主政大臣。可郑庄公怎么会一天到晚窝在洛阳呢,他的事务可太繁忙了,一边要料理家事,一边还要借着周天子的名号搞地盘。久而久之,周平王不干了,开始宠幸虢公忌父,与忌父说,“小郑老不来上班,国事都没人处理,要不我把他辞了,你来做卿士吧。”
虢公很惶恐,没敢答应。而郑庄公很快就得到了消息,当天就气势汹汹地跑来洛阳王城讨说法,“听说大王想要虢公接替我的职位,有没有这回事?”周平王矢口否认。郑庄公见周平王还不承认,就争执起来了。可怜的周平王被逼得没办法了,突然脑子一热:“咱别吵了,你不就是不信我吗,要不咱们互相交换人质,这样我们就不能相互欺骗了。”同样脑子一热的还有郑庄公,他竟然答应了。于是周平王派太子姬狐去郑国为人质,郑庄公派世子姬忽去洛阳为人质。这件事情的影响非常恶劣,对周平王而言,失了天子威信,对郑庄公而言,失了君臣道义,实为双输的局面。
但我们不能这么草率地看待这个故事,结合一点时代和人物背景,也许我们能有不同的感受。
背景一:周郑关系
从姬姓王族身份看,郑庄公与周平王实际上是堂兄弟。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与周平王的爷爷周显王是亲兄弟。不仅如此,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与周平王的母亲是姐妹,同为申侯的女儿,所以郑庄公与周平王同时也是表兄弟。所以郑与周的关系非常好,郑靠周的支持不断扩充实力,开疆拓土,周靠郑的拱卫,也能得到太平。
背景二:郑虢关系
西周时同时存在东虢国和西虢国,但这种情况并不是一个国家分裂成两方,而是同一个家族两种不同形式的分封。简单来说,东虢国是畿外诸侯国,爵位较低,为伯爵,但对封地有完全的治权,不参与周朝事务;西虢国则相反,是畿内诸侯,常年位列三公九卿,爵位为公爵,但封地只是比较形式化的采邑。所以对东虢国和西虢国来说,他们是同一个家族的兄弟国家,东虢国代表家族的根基,而西虢国代表家族的政治荣耀。然而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想出了一条鸠占鹊巢的策略,并由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完成实施,灭掉了东虢国。在周幽王时期,郑桓公就预感到了西周王朝的日薄西山,感受到了犬戎的威胁,于是想把郑国的地盘向东迁。可以迁到哪里呢?他把目光瞄准了虢国和郐国的地盘,于是向这两个国家分别借了五个城邑用来安置东迁的郑国人。这两个国家太天真了,收了郑桓公的好处,就把这几个城邑借给了郑国人。后来就是标准的引狼入室的故事了,到了郑武公的年代,就是借的地盘为根据地,轻松把虢国和郐国给灭了。前文曾提到的制邑(虎牢关),原本就是虢国的核心区域。郑国欺负虢国确实是非常不道义的,可以想见,郑庄公和虢公忌父的关系一定不会好的。
背景三:平王东迁
平王东迁的故事想发大家都比较熟悉,在这里,我们要来回顾一下,对于周平王来说,当年的功臣有哪些。其实还真没有几个,主要是秦、申、卫、郑、晋等。到郑庄公的年代,这些国家怎么样了呢?秦、申在西方,承担抗拒犬戎的主要压力,并不参与中原政治。卫国被郑国挤压了生存空间,卫桓公(就是上文讲的被州吁政变刺杀的那位国君)影响力比较小,也不太参与周朝事务。晋国虽然强大,但自文侯死后,开始陷入长达 70 多年的内乱——曲沃代翼,自然也是无暇周朝事务。原先功臣集团里,只剩下郑国还在辅佐周王,并且自身实力也在越来越强。
背景四:二王并立
这段历史并不常被提及,但却非常重要。我们先得明确一点,周平王得国不正。周平王姬宜臼早就被周幽王废除了太子之位,新太子是褒姒的儿子伯服。而宜臼做了什么呢?说服外公申侯联络犬戎合兵攻打周朝国都镐京,酿成大难。其结果是周幽王和太子伯服被杀,镐京被毁。那么这时候周朝重新要找继承人,你会支持宜臼吗?当然不会,宜臼本就不是太子了,而他引外放入侵,弑父弑弟,实在是十恶不赦。于是以虢公为首的畿内诸侯立周幽王的弟弟为周携王,并不承认宜臼这个周平王。平王东迁,恐怕很大一个原因也是无法在镐京立足。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年左右,以晋文侯在虢国杀了周携王而告终。
背景五:郑桓公之死
这里其实是有一个谜团的,按《史记》等记载,郑桓公是周幽王的忠臣,在镐京之乱中被犬戎所杀。这个记载是存疑的,如果真的是这样,其实很难解释郑武公和郑庄公的政治立场,周平王应该是仇人,为什么还要支持他,更不能解释郑武公为什么娶申侯的女儿为妻。由于缺乏资料,很难还原全部故事,这个点上就不展开了,只是想表达有可能周郑之间的猜忌一直都在。
有了以上的背景信息,我们再来分析这个故事中各方的心理,可能就与我们原以为的不同了。
也许周平王切实感受到郑国做大给自己带来的威胁,但无可奈何,郑国是功臣,而且是硕果仅存的实力功臣,朝中已无人制约,急切地想改变当前的权力格局。虢公家族虽然曾经站在自己的对立面,但他们扶立的周携王已经死了,自己也就没有必要还只依仗以往的功臣们,完全可以引入虢公这样的新的势力进来。于是分权这种事来试探郑庄公。
然而在郑庄公这一边,从情感上讲,自己与周平王既是堂兄弟,又是表兄弟,而虢公算什么,与自己有仇(灭东虢国),与你平王也有仇(上任虢公扶立周携王)。你宁愿信任虢公这样的人,也不信任我?这不是要让自己颜面尽失吗?如果真妥协了,谁知道虢公要再给自己使什么绊子呢。
所以郑庄公出于自身利益和政治威望,不接受平王的安排,平王的试探失败了。失败的代价就是要与郑庄公解决信任危机,只是解决的方式很糟糕,采用了交换人质的古老方式。
我们最后再说说虢公,虽然在这次虢公上位失败了,但自从周桓王继位后,他还是得到了自己的机会,而且很明显的,他的主张是恢复周室的威信,最典型的事情是公开参与晋国内乱,支持“曲沃代翼”,意图削弱晋国实力。若是虢公更早上位,也许在共叔段叛乱时,周王室就已经插手其中了,那么郑庄公的位子还能坐得这么踏实吗?未可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