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何玲提了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工作没意思,有些要润?”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因为很多人有得选,或者自认为有得选。对于工作,不满意于这家公司,也许另一家公司有适合自己的机会;对于行业,只要拥有通用的技能,离开一个夕阳产业,去另一个行业打拼一下也未尝不可;对于职业,工作不顺心,也许还可以考公、求学、创业、做自媒体……
感性一点讲,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可能性,明白自己的有选择,有退路,就会对期望自己能始终做出正确的选择。如果当前处境不如期望中的最好状况时,就会想要改变。想要改变到做出改变,仅仅是程度的问题,当失望的落差超过了已经在这份工作中投入的成本、感情,那么就随时可能头也不回地离开。
这个问题还能更理性地看待。
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“租”,大白话就是躺赚的钱,旱涝保收。比如如果你有一套闲置的房子,只要租出去了,你不用做任何事,每个月都有租金收入。那么对于我们个人而言,我们的“租”是什么呢?假如我去找工作,收到了几个 offer,最好的一个 offer 是每个月 1 万的薪水,其次是 8000。那么我肯定选 1 万的工作,最好的选择相比次好的选择,同样工作一个月,薪水相差 2000 块,这 2000 块就是我的租。
我想职场中的很多人,出去找工作,拿到的很多 offer 条件其实是差不多的,最佳选择和次佳的选择差距没有很大,那么个人的租是很小的,这件工作的意义其实也就没有那么具有决定性的。相反,如果一个人工作的租很大,那么他对于这份工作会更珍惜,更宽容。比如一个卡车司机月薪只有 2000,可通过选秀当上了歌星,一个月有 50 万的收入,那么当歌星再苦,他也不会回去再当卡车司机了,相反,他会更刻苦地工作学习,让自己不要被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