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 flomo
昨天讲了关于双链笔记软件的话题,在笔记软件的领域,有一个比较另类的家伙,也拥有一批小众拥趸,这就是 flomo。今天与同事聊到 flomo,她曾经在百姓网工作过,flomo 的创始人也曾在百姓网工作过,有一定的交集。我们聊的主题是,为啥我们都觉得 flomo 不好。
从功能层面上,flomo 非常简单,就是收集灵感,记便签。内容格式单一,基本上就是纯文本加图片而已,也没有更进一步的内容管理功能,最多通过标签进行聚合。大体像什么呢,像自己一个人用的微博。有人喜欢它,也正是由于它的功能足够简约,称得上小而美。另外对我而言,我最喜欢的是可能通过向它的微信公众号发送消息,快速记录灵感的功能。
然而这种小而美的东西真的深入用起来的,会发现与其说是工具,不如说是玩具。在昨天的文章的最后,我讲过一个观点,我们日常写文档其实是一步到位的,从一开始就想写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,而不是随时随地想到一点写一点,写了一堆卡片,然后再后期整理编译。所以我觉得双链笔记对于我们日常使用场景并不是那么强需求。那进一步地,我们需要什么呢?我们需要更显式的文档之间的分类与关联,也就是说,内链也好,外链也好,标签也好,都不如分组、目录等组织形式更实在,更易用。其实大多数笔记软件这都满足,只是要不要额外支持双链,要不要支持 block 等的差异。但这个问题放到 flomo 身上,就特别尴尬。flomo 里的文档内容都是平铺的各个卡片,没有层级关系,没有分组聚合关系。所以我们无法用它来系统性地记录整理文档内容。但如果仅仅作为灵感收集工具,它又无法提供合适的工作流,无法提供有效的手段整理组织文档内容。
所以不管向着碎片化、卡片化的文档收集模式的方向,还是向着体系化、结构化的知识管理模式的方向,flomo 都不适合,它仅仅适合日常文档工作的某一个小环节,然而这个小环节并非非它不可,任何功能完善的笔记软件都能胜任。那么还有什么理由用 flomo 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