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一早,就有同事转发了语雀的新的付费计划:语雀个人版新定价的细则。虽然我不是语雀的用户,但我看到这份收费计划时,直观地感觉这个设计十分糟糕。有很多方面有都问题,比如分享功能收费,协作功能不收费、暗黑模式收费等等。而我今天着重要谈的一点错误是免费计划限制苛刻的使用用量。新的语雀收费计划里是这么说的:免费会员只可以新建 100 篇文档(包含小记、文档、数据表、表格、画板等)。
为什么下这样的判断?首先我的直觉是,这与 craft 和两年前 notion 的做法类似。notion 曾经也有免费用户只能创建 6000 个 block 的限制,但后来取消了这个限制。craft 依然保留类似的限制,craft 的免费用户只能创建 1000 个 block。假设一篇文档平均要用掉 10 个 block,那么语雀的新价格策略倒是与 craft 很类似。区别在于 block 数量并不直观。我身边唯一一个 craft 用户使用了 craft 一段时间后也没有意识到免费额度正在快速消耗。直到有一天发现免费额度用光,她转去了其他了平台。
以上只是感性的认知,接下来我们认真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。
- 如果收费计划包含免费用户、收费用户这样的阶梯收费方式,那么免费用户的作用是什么。我觉得至少有三个作用:
- 贡献内容,提升平台的价值。如 github、语雀、b 站等等。
- 增长、mgm,获取更多的用户。免费用户中也可以有大量深度用户,可以有 kol,可以传播产品;同样免费策略也降低了新用户的使用成本。
- 转化。很多付费用户是从免费用户转化过来的,但转化的动机并非是免费额度不够用,而应该是用得很舒服,而随着深度使用,需要更高级的功能。另外说一句题外话,把暗黑模式放到付费功能里是非常不理性的决策,因为这不构成卖点,有人对此无所谓,而在意的人会在体验免费版本时认为这是缺陷。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工程师自嗨的心态,甚至体现在定价说明的文档上,花费很多笔墨告诉用户,这个功能很难开发,极其不理性。
- 另外一种免费用户转化付费用户的方式是试用,而试用常常设置明确的限制,比如使用数量、使用时间等。试用这种方式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用户免费使用,一切都是冲着付费去的,所以它不关心用户试用期间是否能深度使用,不考虑用户从其他平台如何迁移等实际问题。而语雀的免费计划则不是,它需要能保证这些用户长期正常使用下去。
- 上一条中我提到了用户迁移,语雀这样的产品其实竞品有很多,比如飞书文档、notion、wolai 等等,每个产品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与自己更深度地绑定,如何让其他竞品的用户更容易地迁移到自己的产品中。但我觉得不管怎么样,免费用户 100 篇文档的限制让其他平台的深度用户没有可能转到语雀上来了,哪怕他们有更高的付费潜力。
- 背刺老用户。对于老用户来说,定价策略只能更有利,不能受损失,而那些已经在语雀上深度使用的免费用户,可能已经超出或接近耗尽免费额度了,他们面对这样的付费政策该做何感想呢。也许某个瞬间,他们觉得文档还是要本地化,还是需要信赖 obsidian 这样的软件。
到了晚上,又看到了这篇文档 https://www.yuque.com/yubo/morning/thinking-of-yuque-price ,语雀再次修改了定价策略,其中一项改动是取消了免费用户只能创建 100 篇文档的使用限制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好的方式,一方面这是对错误的定价策略的纠正,另外一方面这不由地让我想到前阵子的小鹏 G9 发布后狂改 sku 和 定价,当然这种损害公信力的做法最终都表现在 G9 的销量上。也许语雀由于客单价和关注度较小,不会遭遇小鹏汽车的尴尬,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些定价决策、改价决策是怎么做出的。